(本文首發(fā)于清波專欄,授權紫金財經發(fā)布,轉載請注明來源)
“寧王”在2021年全年財報在股價400元保衛(wèi)戰(zhàn)的關鍵時刻登場了,營收、凈利潤、市占率等指標基本上都在市場預期之中,而導致“寧王”股價4月20日大跌的元兇——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,也將會在下周三亮相。
看了市場上的一些機構分析,講的都蠻有道理,概括起來就是“驚喜+無奈”,驚喜的營收凈利潤市占率等指標增速都超過市場預期不少,無奈的是面對原材料的漲價,“寧王”雖然布局了上下游產業(yè)鏈多年,但是也頗為無奈,而作為一只機構重倉的“抱團股”,信心的缺失,很容易釀成踩踏事故。假如下周亮相的一季報沒有傳聞中的那么慘淡,寧王或許可以在450元至500元的區(qū)間獲得喘息之機。
不過,在這些微觀分析之外,個人倒是有一些獨特的視角,“寧王”在A股市場當然是一家高成長的好公司,但是個人并不喜歡,主要有一個讓我接受不了的點,就是“寧王”太像一家公司,那家公司叫京東方。
京東方是一家好公司嗎,當然也是一家好公司,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,恐怕就頗有些分歧了,對于京東方的認知:融資的時候比誰都大氣,分紅的時候比誰都慘,融資逾分紅比例嚴重不符,某種意義上說,京東方今天的市場定位,真應該感謝被它融資過的那一輪輪投資者。
從賽道來看,“寧王”所處的新能源行業(yè),無疑是當下的風口,“寧王”自身的起點,也遠強于當年那個還是追趕者的京東方,但是在高融資和零(低)分紅這個共性上,雙方幾乎是沒有差異的,寧王的再融資計劃已經在路上了,而在可預見的三五年內,這樣動輒百億的再融資計劃,應該還會是一輪接著一輪,至于字面上的百億利潤,對于投資者來說,那是想都不要想了。
如果站在寧德時代管理層和老板的角度,這是沒有問題的,對于企業(yè)家,永遠都喜歡擴張、擴張、再擴張,不管他身處哪個行業(yè),海底撈的張勇曾在股東會上說過一句話,只要手上還有一塊錢,都會拿來擴張,這也能解釋為何海底撈在2020年下半年瘋狂擴張,一點都不給自己留余地,這種手上還有一塊錢都要花出去的沖動,恰恰是張勇能夠做出海底撈的一個重要原因,當然,很多跟他一樣熱愛擴張的企業(yè)家,可能還沒有到達IPO這個目標之前,就已經犧牲了。
翻開寧德時代的十年發(fā)展,以及寧德時代的管理層履歷,這種“我拿融資賭明天”的永不停歇擴張欲望,讓它從一個新入行者變成了萬億市值的寧王,但是,站在一個投資者的角度,這種死也要死在擴張下的原動力,投資者往往就像戰(zhàn)場上的那些枯骨,只是成功者畫像背后的那一塊無人關注的墊腳石,何況,今天的寧德時代不是2018年剛上市的寧德時代,也不是2020年的寧德時代,而是2022年已經站在市場峰頂的寧德時代,那種對于產能擴張的執(zhí)著,你能確定2025年就一定能贏嗎,萬一輸了呢?誰來買單,當然還是被融資了的投資者。
所以,從個人的投資理念來說,對于十年前的京東方,以及今天的寧德時代,可以遠望,可以分析,但是絕對不會購買哪怕是一分錢的股票,因為投資者能夠獲得的回報,并非是利潤分紅,而是擴張成功之后的市場份額增長,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的絕對話語權,用武俠小說中的話說,就是那種號召天下的能力,寧王一出,誰與爭鋒。
只是,換個角度來看,擁有這種絕對話語權是好事嗎?現在寧德時代占據了國內市場50%的市場份額,全球市場超過30%的市場份額,似乎全球各大車企都得看寧王的眼色行事,但是,細想起來,這似乎也不是啥好事吧,這些車企中的頭部公司,以及造車新勢力,哪家又是善茬呢,特斯拉、上汽、通用、福特,論資歷論財力論政府關系,為什么一定要聽寧王的呢?至少,馬斯克就不會聽寧王的吧,所以搞自家的4680電池,還在全球不斷地找礦、挖礦、買礦,就是怕被寧王掐住了命脈。
每一次融資,都拿來賭明天,如果你是一個謹慎的理性投資者,你會不會擔心?